未派即回收送堆填區 環團狂轟

【本報訊】《爽報》創刊日高調向外宣稱發行量達八十萬份甚至一百萬份,但過去本報多次揭發數以萬計的《爽報》未派就原封不動,一板一板被當廢紙送往回收公司。當時已引起環保團體批評,質疑免費報紙製造垃圾,造成環保問題。

記者直擊「進貢」回收商

本報過往多次在不同地點直擊《爽報》派發情況,揭發不少「未派先回收」。前年,記者曾在中環天星碼頭對開,目睹一板一板的《爽報》從未開封,就被回收公司貨車運走。

回收車輛來回數轉,估計逾萬份《爽報》進貢給回收商。市面上亦發現大量「派唔晒」的《爽報》被棄置於路邊,等待回收,與一堆待回收的紙皮、膠樽等垃圾「為鄰」,最後被清潔工人一併送到垃圾房,作廢紙出售。

《爽報》於一一年底分為日版和晚版發行,雖然數量分散,但未派就變廢紙的情況未有改善,有途人便曾發現在回收公司門外,擺放了大量新簇簇的《爽報》。

「免費報紙嘅營商模式同收費報唔同,為咗增加廣告收入,無論係咪真係有咁多人睇,佢哋都有可能照樣印咁多份!」地球之友高級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認為,現時免費報章市場供過於求,加上市民愛看網上新聞,最近兩年免費報需求明顯下降。

促向廢紙製造者徵稅

綠領行動高級項目主任葉翠雯亦不排除有報章誇大發行量,她指免費報造成的廢紙問題,政府可考慮以「生產者責任制」解決,向製造大量廢紙的傳媒徵收稅項,「但真係要落實都幾有難度!」亦有回收業界人士直指,已回收的免費報紙中三分一不能循環再造,變相製造更多廢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