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土建屋總無計 辣招淪為遮羞布

為了壓抑熾熱的樓市,港府先後推出特別印花稅及雙倍印花稅等措施,這些措施落實快一年半載了,非但未能令樓價調整到市民可負擔的水平,反而因打擊居住需求而引起諸多批評,要求豁免、減辣以及設立日落條款的聲音不絕。雖然港府高官一再強調不會「減辣」、不設日落條款,但以行政措施壓抑樓市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港府何時才能增加房屋供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呢?

自去年底起,當局先斬後奏推出多項冷卻樓市的措施,但遲遲未能獲立法會通過,行政立法拉鋸戰不知伊於胡底,對號稱法治之區的香港而言,無疑是一個諷刺。誠然,鑑於目前的經濟環境及樓市氛圍,加上美國退市無期,港府的確沒有減辣及設立日落條款的條件,因為朝令夕改隨時向市場發出錯誤訊息,令致前功盡棄。惟不可否認的是,縱然港府不斷加辣,購房成本大增,但只是明顯減少了成交量,樓價卻未見下降,甚至穩中帶升。不少輿論質疑雙辣招的成效,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事有必致,理有固然。本港樓市自沙士後轉入升軌,一直長漲長有,這固然與史上超長低息期、市場熱錢氾濫、內地人士來港置業等因素有關,根源則是前朝曾蔭權政府胡混度日,漠視房屋需求隨人口增加而上升的現實,沒有相應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多年來累積了巨大的房屋供應欠帳。人總是要有地方住的,對新婚家庭來說尤其如此,這種需求是剛性的,以行政措施壓抑只是令問題惡化,所以現屆政府甫上台便作出撥亂反正的姿態,揚言將房屋政策列為施政的重中之重。可惜的是,港府志大才疏,有心無力,雖然計劃多多,又是發展新界東北,又是發展洪水橋,又是填海,還有見縫插針式的寸土必爭,然而一遇到阻力就跪低,以致多項宏圖大計變成「煲無米粥」,只落得一個「盲搶地」的惡名。

拓土建屋寸步難行,港府惟有獨沽辣招「管理需求」一味,等待美國早日退市。港府以為只要加息期來臨,樓市便自然調整,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正是「狼來了」的鼓吹者。但事實證明,這不過是港府的一廂情願,美國聯儲局換上第一位女主席後,市場普遍相信美國不會在短期內退市,反有可能進一步推出刺激經濟措施。港府芳心已許的「狼」始終沒有蹤影,意味加息周期仍然遙遠,樓市調整可能性愈來愈小,辣招效用愈來愈低。事實上,市場一旦習慣了辣味,再辣的措施都起不到阻嚇之效。

樓市辣招本來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現在卻變成長期措施,成為掩蓋港府拓土建屋無能的遮羞布。房屋供應短缺,樓價高不可攀,無殼蝸牛如果不想流浪街頭,環境惡劣又危機四伏的劏房便是他們的唯一選擇。港府大張旗鼓欲將備受爭議的劏房納入規管,使之合法化,不就是變相承認建屋無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