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吸煙玩命 心臟病年輕化

年輕人吸煙問題嚴重,是心臟病年輕化的主因。在公立醫院確診患心臟病人數過去十年上升逾五成,年輕患者增幅亦近半,有卅一歲煙民出現嚴重急性心肌梗塞,主要的心臟冠狀動脈幾乎整條閉塞,幸及時接受通波仔手術保命;亦有年僅廿八歲的年輕煙民因血液內的心臟酵素偏高,才被發現曾出現輕微心臟病發。心臟科專科醫生呼籲市民遠離煙草,減低患心臟病機會。

心臟病是本港第二大致命疾病,去年奪去六千二百人性命。心臟科專科醫生譚劍明分析公立醫院自二○○二年及去年的資料,發現被確診患心臟病人數增加五成四,三十五歲或以下增加四成半;同期被確診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升幅亦有四成半,三十五歲或以下病人上升兩成四,顯示心臟病在本港日趨嚴重和年輕化,患者以男性為主。

冠狀動脈嚴重收窄幾乎斷

他指出,該名三十一歲男病人因嚴重心絞痛到急症室求診,心導管檢查發現心臟左邊一條供應近半個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嚴重收窄,「幾乎斷咗」,通波仔及植入支架後,收窄的血管回復暢通,若果不及時做手術,隨時有猝死危險。

二十八歲男病人亦因心口痛求診,驗血結果顯示血液內心臟酵素偏高,相信曾出現小型心臟病發,令部分心肌壞死釋放酵素,經心導管檢查亦發現左邊冠狀動脈阻塞近四成,需通波仔。

輕微心臟病發 心肌漸壞死

譚劍明解釋,輕微心臟病發徵狀可能只在上樓梯時感到心口痛,休息一會便紓緩,病人未必察覺,若多次輕微心臟病發,心肌逐漸壞死,引致心臟衰竭,增加死亡風險。

俗稱通波仔的「心血管成形術」是現時治療心臟病發的主要方法,醫生將小型球囊從病人手腕的橈動脈引入收窄的冠狀動脈,將球囊張開,並植入支架將血管擴濶,使血液順利流入心臟。譚劍明表示,病人有近百分之一機會在通波仔手術中因血管撕裂死亡,術後病人須服用阿士匹靈和氯格雷這兩種抗血小板藥物最少一年,避免血管再塞,故市民避免吸煙和多做運動,方為上策。

本版與香港醫學會、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合作,推出醫學專題報道,每隔一個周五刊出。

記者蘇家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