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悔過書與防貪

學者指善於經營文章者,除了深厚的學識,還必須添上「竹頭木屑」。換言之,兼採各種各樣雜七雜八、不登大雅之堂的知識而後下筆,更容易出彩。然而,寫「悔過書」是否一定要死板板,而且有一定的格式?

老朽有此一問,是見有人批評前鐵道部長劉志軍的悔過書竟也平平無奇,雖說每一份「悔過書」的目標讀者,都是上級領導,奇怪的是,何以上級領導出事以後,還是寫出同樣惡心的「悔過書」?批評者於是納悶:難道他當初讀到下級或同僚的「悔過書」之時,就很欣賞,於是暗藏於胸,「悔過書」的格式就這樣流行起來?

有法律界人士解釋,這是因為「悔過書」多是官員在「雙規」後,寫給紀委、檢察院等辦案機關及黨組織的自我反省的材料,因此,有機會接觸這種文章材料的,也只有上述機構的人士。事實上,包括江蘇南京、廣東佛山等地的檢察機關,都曾將其查辦的領導幹部職務犯罪案件當事官員的「悔過書」編製成冊,分發給幹部傳閱,作為反腐倡廉的「反面教材」。「悔過書」既是官樣文章,內容大同小異,有些悔過書甚至是貪官借機抒發類似清朝大貪官和珅在獄中「懷才誤此身」的嘆息,把貪腐當作才能,假如不看全文,還令人以為是記功、評獎的申報表。

以「悔過書」作為反腐倡廉的「反面教材」,其成效確令人存疑。即使是劉志軍在「悔過書」說「因為放鬆了自己的學習」,才淪落至萬劫不復的對不起國家。貪官在「悔過書」中多不約而同地選擇迴避,或把貪腐之心歸咎環境,這其實正是腐敗高發的癥結所在。

老百姓近來看多了貪官的嘴臉,無論是一審認罪或是翻案的慷慨陳詞,說到底,堵塞漏洞,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法治,才是防貪倡廉的王道,否則高官讀再多的「悔過書」,依然愈貪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