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控制不當 易生主動脈瘤

高血壓控制不當,可引發身體多種病症,包括胸腔主動脈瘤(TAA),令心臟血管脹大猶如腫瘤,隨時爆開致命。專家指主動脈瘤病徵不明顯,曾有八旬婦聲沙近半年,X光掃描始發現直徑八厘米主動脈瘤,確診後轉介心胸外科跟進。目前患者可透過植入血管支架令血液流通,但部分患者手術後,在其他心胸血管再形成血管瘤,因此,長遠控制血壓水平才免後患。

本港每年平均有一千二百至一千四百人因胸腔主動脈瘤入院新症,去年便有近三百五十患者死亡,隨飲食西化及身體檢查逐漸普遍,確診人數較以往輕微上升,並有年輕化迹象。中文大學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黃鴻亮說,此症可因先天基因突變令血管壁薄弱引起,但臨床經驗發現後天因素佔多,約九成以上病例因高血壓所致。另外,血管發炎或感染沙門氏菌均會令血管壁薄弱致病。

黃鴻亮又說,病變位置可在升主動脈、弓主動脈及降主動脈,更可同時在三個位置產生病變,當病變血管不斷脹大至超過鄰近主動脈的兩倍,便屬胸腔主動脈瘤。病發時病徵不明顯,不少病人直至有心衰竭情況如氣促及運動量減低等才發現,且不當控制高血壓會誘發問題。

聲沙求醫揭主動脈撕裂

他曾遇一名八十六歲女病人因持續聲沙求醫耳鼻喉科,初時診斷她有聲帶問題,但照X光才發現有一個八厘米血管瘤在弓主動脈及降主動脈之間;亦有七旬病人曾接受升主動脈血管支架手術約半年後,血壓控制不佳入院,再發現降主動脈亦有撕裂,需再接受手術治療。

傳統會以開胸手術切除主動脈瘤,近十年本港引入血管支架微創手術,以導管將支架植入患處,支架的薄膜會與血管融為一體,阻止主動脈瘤膨脹;由於手術傷口細,可減低發炎機會及加快出院,術後死亡風險約在百分之五以下,較開胸手術死亡風險略低。黃鴻亮建議,六十五歲以上、有高血壓或家族病史應每年接受一次X光掃描檢查。

本版與香港醫學會、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合作推出醫學專題報道,隔周五刊出。

記者戴碧怡

Health Education for Lay Publi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