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重振製造業 主要靠內需

內地官方公布七月PMI指數升零點二,高於市場預期,顯示製造業頹勢有迹象開始扭轉。

官方數據向好,反映早前中央微觀調控措施見效,而國企大企佔中國經濟主體,是調控措施直接受惠者。以內地政府主導的經濟體制,相信製造業轉暖的態勢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但內地經濟要根本性回暖,決定因素仍是內需市場能否有效提升,而並非靠短期措施刺激。

因此,致力提升國民消費能力,才是重振內地製造業的最重要因素。要達此目的,就需要盡量增加人們的就業機會,有工做、有收入,才有購買力。中小企提供逾七成城鎮就業機會,所以扶持中小企,對保就業關係重大。內地暫行對小微企免稅,加快結構性減稅的稅制改革,降低中小企融資成本等舉措,雖然是對症下藥,惜力度不足,進展有限。

筆者認為,民眾的財富不少是被高房價「套牢」,故政府欲提高民眾購買力,首要是擠壓房產泡沫。其次,減免個人所得稅,以及繼續貫徹公共教育和公共醫療改革,減少民眾的相關支出。

中國現正進行的體制改革,實質是希望把權力和資源向基層流動,這符合提高民眾消費力和擴大內需的方向,但亦意味着將觸及大批特權階層的既得利益,預料阻力必大。

國家經濟能否早日安全軟着陸,此次改革是成是敗將是一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