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形象就是事實

發展局局長回應囤地風波,基本是兩招,一是「割地」,二是「求和」。割地者,跟所囤土地切割,要賣趁早,哪管賣給老婆外家,不怕少賺;求和者,只作聲明,登報紙廣告又好,寫網誌也好,總之避免跟質疑者正面對答。兩招就是一招,熟口熟面,不外百多年前滿清的慣常伎倆,割地求和,對手船堅炮利,不敢正面交鋒,地儘管割,不要打掉位子便好。讀歷史的都知,滿清積弱夾腐敗可以喪權辱國,不可大位不保。

「印象就是事實」,立會主席如是說,面對公眾質疑,最好開記招一次過跟媒體說清楚,切忌「擠牙膏」式回應,因為如此這般,易落公眾一個「身有屎」的印象,然後又憑這印象來判定事實。說穿了,如果有誤導,始作俑者不是別人,還不是局長誘導公眾往壞處想。

比印象更進一步的,是「形象就是事實」,印象指今次囤地風波,但局長先前又有劏房風波,劏房加囤地,這形象便是市井生意佬,有房租到盡,有地賣到盡,哪有甚麼服務社會、官員使命感可言。除了局長有形象,政府也有形象,新政府就位一年多,根本無能力推動政策,成了政策空談;然後局長、行會成員一個接一個操守出問題,形象便如當年滿清,積弱夾腐敗。

政府跟局長形象如此,本來也不怕累鬥累,要不要保住局長差不了多少。大問題是發展局還要主理發展新界東北,局長這般形象如何服眾?拒收地的居民會因這局長而更加企硬抗爭;要賣地的新界地主也會因這局長而抬高地價。此無他,大家都知局長為求保住位子,隨時可以割地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