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大數據助情報分析

冷戰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結束,對各國情報機關而言,意味傳統的間諜工作方式逐步淡出,代之以新興的情報技術與作業方式,而反恐戰的崛起,則對監控互聯網與流動通訊的需要,推動國家安全戰略進入所謂高科技的「大數據時代」。

電腦運算速度極高,對數據的處理較諸人腦更具優勢,而只有每秒運算高達億萬次以上的超級電腦系統,才能在極短時間內,對巨額大數據進行特定分析,尋找出大趨勢及抽出潛在的危險事件和鎖定目標人物,為情報工作帶來突破性進展。

恐怖組織涉及的危險人物及活動,由於居無定所,甚至跨國游走,行蹤飄忽,加上警覺性高,破壞行動策劃於無形,未到臨戰一刻也難於察覺。通過類似「稜鏡」計劃對互聯網上的大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才能逐步掌握線索,鎖定目標人物,最終粉碎恐襲計劃,甚至一網打盡恐怖分子。

「大數據」理論能解釋為何國安部門要取得網企的合作,以進入最重要的中央伺服器收集巨額通訊數據加以整理分析。《衞報》早前揭發英國情報機關有系統入侵光纖網絡,大量蒐集全球民眾的網絡及流動電話通訊資料,然後與美國國家安全局等情報部門合作分析及研究,分享情報,這就是最典型的應用「大數據」理論的案例。

大西洋及太平洋海底滿布全球化的光纖網絡,為大國情報部門所覬覦,實在不難理解,分別的僅在於技術實力能否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