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腦袋老化

大球場草皮爛到透,民政局局長終要出來表示歉意。過去局長為大球場出面,大抵只有甚麼國慶、回歸騷,國家金牌選手、宇航員訪港騷,又或甚麼萬人太極騷之類;當然這些都是團結、和諧的喜慶事,今回草皮變瘀皮,當然累事。

如今每年在大球場進行的本地波,場次和入場人數同樣少,加起來還不如三天國際七欖賽的觀眾多。球場不作單一用途,大家可以接受,足球迷也樂見大球場有爆滿日子;但大前提要把草皮顧好,波已經輸人,不想連場地也輸人。就像老鬼踢業餘聯賽,輸波不打緊,但球衣一定要比對手穿得整齊、貴價。

說起來,香港足球也曾風光過,在亞太是最早職業化的地區,七十年代已有南精大戰,外加流浪攪局;到八○年代更是百花齊放,除了本地球員質素高,班霸重用荷援,其他強隊用英援、澳援、韓援等各有特色,有一年南華用德援搞到降班,球迷還在加山一帶搗亂洩憤。當年的講波佬最愛起花名,除了「大頭仔」、「大哥瑜」,還有「長腳蜢」、「子彈」、「大細孖」等,本地波除了賽馬那兩天,幾乎每周有三、四場波在大球場上演。那年頭,還沒有日、韓、澳職,中超亦未起步,如今連泰職也迎頭趕上,香港足球卻連球場都丟人現眼。

大球場的確夠老,再老些有南華三條煙的年代,這是球場的豐功偉業。英倫的溫布萊歷史過百年,可不只英倫球員,舉凡球員能在溫布萊踢上一、兩腳波,也會視為無上光榮。如今居然有主管體育的人說大球場已經老化,要蓋新場館;看來不是大球場老化,是這類人的腦袋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