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醫伍兆聰(左)表示,患者伍先生(右)的盆骨前傾,並有脊柱側彎。(蘇文傑攝)
註冊脊醫伍兆聰指出,若長短腳屬結構性(即真正長短腳),成因是先天腳骨長度不一,雙腳腳骨相差五毫米以上;創傷或疾病亦可令雙腳長短有異,只能靠墊高鞋墊維持下肢平衡。另一種屬功能性,又謂「假長短腳」,大多因盆骨歪斜錯位或盆骨周邊肌肉過度繃緊等引起,以致雙腳不對稱。
據伍的臨床經驗,八、九成的長短腳個案屬假長短腳,患者普遍姿勢不正,例如常翹腳坐或盤膝而坐,或站立時傾向一側等,「售貨員、侍應成日企,脊椎冇可能全日承托得咁好,好易慣咗側埋一邊企。」這些患者會脊柱側彎,為保身體平衡,盆骨會左高右低地傾斜,連接髖關節的雙腳變成一長一短。此外,久坐人士的腰部肌肉持續繃緊,致盆骨前傾。倘脊椎習慣側向一邊,令問題更嚴重。
兩方法初步確定假長短腳

經常翹腳坐,有機會導致假長短腳。(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