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政治解碼:篩子無罪 孔眼太大

朝廷駐港大臣以「篩子」論政改,以「從一大堆稻穀中挑選出優良品種,淘汰掉稗籽」來比喻提名委員會在特首普選的角色。其實,特首篩子豈是新事物,早用上十六年了,港府三朝五次小圈子特首選舉,哪次不是經過小圈子挑選?哪次不是先進行內部淘汰?問題是,就算被淘汰掉的真全是稗籽,但挑選出來的亦絕對稱不上優良品種。

為何篩子挑選不出優良品種呢?原因之一就是孔眼兒太大了。不夠「聽話」的篩走,交心日子淺的篩走,沒有京官背書的篩走,結果就是把可能是壯稻碩穗的都一併篩走,剩下的反而是虛有其表的孬種。

這個問題在一七年特首普選尤其突出。一來朝廷不像早幾次般早有單一培植對象,至今還處於「挑選」階段,最後留在篩子的是甚麼東西,大家都在看着;二來普選一旦成真,這名就是香港首個全民一人一票選出的特首,必須民望高,能力強,認受性廣,所以揀選應該會更嚴謹,斷不能只由親中小圈子確認為優良品種就算。這個篩子的準則最終是甚麼呢?孔眼兒有多大呢?留下來的是甚麼品種呢?這些問題將左右下屆特首人選誰屬。

那麼,朝廷的篩子孔眼兒有沒有收窄迹象呢?似乎是有的。親中圈子過去流傳,港府那名女高官無論如何「打得」,都不是阿爺那杯茶,原因是她在朝廷那裏沒有「底」,交心日子太淺,行事作風無根可尋,怕她太講原則,不夠聽話。直至最近,左派人士的口風轉變了,紛紛猜測她已進入朝廷的視線範圍,可見篩子亦不得不跟潮流大勢變換樣子。

說實話,「好打得」女官是否優良品種仍待時日檢驗,但朝廷若再以「聽話」作為揀特首第一考慮,則肯定不合時宜。用篩子選特首已招來「假普選」爭議,如果留在篩子上的人全屬唯唯諾諾之輩,勢惹來更大反感。朝廷駐港大臣問,篩子何罪之有?對許多港人來說,篩子有沒有罪難以妄斷,但若篩子為香港揀出孬種特首,則罪莫大焉。

王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