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新市鎮 舊思維

香港新市鎮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產物,因為偏離市區,當年有個前衞的形容,叫衞星城市,如早期的荃灣、沙田等;滄海桑田,現在地產商賣樓盤廣告,居然把這些地區稱作市中心。上一個新市鎮的建設要數到東涌,規劃上顯然隨着新機場而來,算起來也有十多年。

新市鎮的發展模式,前提是先規劃,再收地,化零為整,過去不乏成功例子。先規劃自然易於掌控,發展也較整體,人口、社區設施等分布較合理,配套如運輸、甚至區內就業等,政府也心裏有數。

可十幾年下來,政府官僚思維停滯不前,只管倣效舊時政策,完全忽略公民意識已飛快發展,環保團體、囤地地產商、原居民地主、非原居民村民各有訴求,政府要如從前般大規模收地談何容易。幾年前為建高鐵,菜園村已如是,如今用同樣模式來搞大東北,說是新市鎮,但規劃內容統統是舊思維;不過把住屋需求發展,將各個持份者置於對立面,造成爭拗。東北發展居然累及高爾夫球場,正是現屆政府慣常把此利益凌駕彼利益的手段、以民制民的結果,民間本無矛盾,但政府刻意分化社會。

現屆政府上台前,經常強調香港不是沒有土地,扮有政策,以為可以輕易大興土木;事實是幾乎每幅土地都有原來用途,或已有規劃,不是土地在曬太陽,而是政府的思維閒置太久。新市鎮模式已是幾十年前的思維,先規劃後發展,不如按發展情況來規劃;要不然光是收地,應付各方的司法往來,就算負責的官員「身無屎」,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