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拗柴折舟骨不自知

踢足球及踏單車,稍一不慎容易撞傷或扭傷,倒地一刻自然反應會以手支撐身體,往往造成手腕骨折。有骨科顧問醫生指,有時手腕骨折不會感到痛楚,手腕未必會有明顯腫脹亦不見有凸骨,患者容易忽視治療的急切性,令傷患惡化。目前微創手術已可運用於細如手指或手腕骨,醫生會於盆骨抽取鬆質骨「填補」手腕骨折位置,術後十至十二周已可愈合。

手腕骨由八塊細小骨骼組成,最接近手臂有一呈龍舟狀,稱為「舟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骨科顧問醫生何百昌指出,舟骨活動量大亦最受力,九成手腕骨折個案都是舟骨受損,病者以年輕足球龍門及單車手較多,因他們經常要雙手拗後接球或被撞跌倒地,當手腕向後拗多於九十五度,便會造成骨折。

何表示,不少人輕視手腕骨痛,但骨折愈遲發現,療程愈復雜,因鄰近的韌帶、筋膜等會隨時間變緊及僵硬,斷裂部分更會因「血到唔到」出現缺血性壞死或骨枯,日後即使進行手術治療仍難以愈合,呼籲傷者受傷後一至兩天仍感到痛楚,應盡快求醫。

微創手術愈合率達九成

他指出,傳統腕骨手術「開刀」後或傷及軟組織及血液循環系統,愈合率平均僅五至七成;相反,透過微創手術不但傷口細,愈合率更可提升至九成,病者術後一至兩星期便可郁動手腕。何百昌是全球首名結合微創手術及植骨方法治療手腕骨折的醫生,他過去曾以此法治療一百零四名病人,平均年齡廿七歲半,九成半為男性,每年新增個案約二十多宗。

四十多歲的陳先生八一年踢波時被對手撞到倒地,左手腕即時見腫,他以為問題不大,貼上風濕膠布了事,其後患處不時感到乏力及「冤冤痛」,但他都未有理會;直至十三年後一次打羽毛球沖身時跣倒,再觸及患處,「最初轉季先痛,之後喺室外行入室內溫差唔同都痛,連帶鋼錶都帶唔到!」

陳先生表示,醫生從X光片發現他的舟骨骨折,其中一處已呈缺血,九九年安排他接受微創植骨手術後,再進行半年物理治療,之後他不再感痛楚,「係拗手腕嗰陣爭少少角度,但對生活影響不大!」

記者黃慧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