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太極 強化心肺關節

相信不少人試過做水療或耍太極,兩者結合成「水中太極」近年在本港盛行,既可改善心肺功能,又能放鬆關節和肌肉,對經常腰痠背痛的上班一族,或患退化性關節炎長者最適合。大埔那打素醫院自○八年率先引入水中太極,該院早前聯同理工大學進行研究,發現病人接受為期六至八個星期水中太極療程後,無論是步行持久力,抑或痛楚紓緩均有明顯改善。

大埔那打素醫院一級物理治療師張展庭稱,水中太極於九十年代在日本興起,之後在歐美等國家普及,並用作復康治療,因水有浮力承托,令肌肉及關節承受的壓力大減,例如一百磅重的人在水中只有廿磅重,故在水中做運動的感覺較舒服,並有放鬆肌肉及關節的效果,不像在陸上做運動般,身體得不到承托,要花更多力氣,肌肉及關節容易疲勞,甚至勞損。

紓緩痛楚改善平衡

別以為水中太極就是在水中耍太極,水中運動可令肌肉放鬆,陸上運動則令肌肉收緊,將兩者結合,肢體動作需進行改良。該院引入的水中太極,是糅合了楊式太極的提氣、轉移等,以及日本和美洲常用的水中Ai-Chi太極的動作,再加以改良成十一種招式。相比傳統水療,水中太極毋須使用多種輔助工具,在恒溫池進行時更加方便及感覺舒服。

早前大埔那打素醫院聯同理工大學進行研究,發現廿七名病人接受為期六至八周療程,無論在步行持久力、痛楚紓緩及平衡力等,比對照組有明顯改善。六分鐘步行測試,水中太極學員最多可行四百米,比對照組多六十米;而閉眼時平衡力可維持十九秒,比對照組長兩倍時間。

該院物理治療部經理劉永強補充指,水中太極動作雖然很慢,但由頸至腳的關節及肌肉都要郁動,擺動幅度大,同時又講究肌肉力量,還要配合適當的呼吸調節,故可提升呼吸能力。他指,當水流動時會影響身體平衡,招式中有不少平衡的動作,可以訓練病人的平衡力及手眼協調。現時水中太極已推廣至東區、瑪嘉烈及威爾斯等多間醫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