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衫黃花大眼雞列瀕危海產

【本報訊】紅衫魚、黃花魚及大眼雞等魚類因過度撈捕而數量大幅減少,在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新修訂《海鮮選擇指引》被列入紅色警戒類別,消費者應避免進食,紅衫魚首次變「紅色魚」。該會最新調查發現,即使指引推出六年,酒樓及海鮮檔供應的海鮮仍有約一半屬紅色類別。

2048年或無魚食

每名港人每年平均吃掉逾七十斤海鮮,消耗量位居亞洲第二,但不少海產品種正處瀕臨絕種邊緣。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最近修訂二○○七年首度編製的《海鮮選擇指引》,將六十七種本港常見海產按瀕危程度,分綠、黃及紅三色類別,分別代表建議食用、食用前想清楚及避免食用。三十四種海鮮列入紅色警戒類別,包括紅衫魚、黃花魚、大眼雞及魷魚等價錢相宜海產,亦有藍鰭吞拿、鱘魚(魚子醬)及龍躉等貴價或大型品種。紅衫魚首次列入紅色警戒,因其數量過去十年下跌三成。十五種綠色類別海鮮不少為貴價品種,包括波士頓龍蝦、澳洲鮑魚及澳洲手釣東星斑。

分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杜偉倫稱,不少研究證明很多大型捕食性魚數目,在過去五十至一百年大幅減少,部分減幅達九成。有科學家推斷若情況持續惡化,至二○四八年,人類可能無魚可食。該會今年二月至五月巡查四十八間中式酒樓、海鮮檔及超市,發現分別有五成一、五成及三成九出售海鮮屬紅色警戒類別,反映市場上環保海鮮意識仍不足。

紅衫魚「岌岌可危」,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表示,要求漁民不捕撈紅衫魚有難度,亦不可能要求他們捕獲即掉回海中。紅衫魚在廣東省沿岸容易捕獲,價錢尚算相宜。要改變港人吃紅衫魚的習慣,相信仍須時間。不想紅衫魚絕種又想吃廉價海魚,市民可轉吃火點或泥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