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垃圾發電 值得借鏡

港垃圾多,單是固體廢物一年多達九千公噸,若不擴建新的垃圾堆填區,現有的三個堆填區將於未來幾年便逐一滿溢。如何解決廢物處理問題,已是當務之急。

隨着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垃圾愈來愈多是必然現象。香港土地資源十分珍貴,也不能光靠堆填區解決垃圾問題,關鍵是今後如何採用「可持續發展」的處理模式。

最近,有香港財團斥資九十八億元收購荷蘭最大的廢物處理公司,生產電力、蒸氣和暖氣,估計每年純利可達四億至五億元,回報率可觀。這證明,廢物回收和廢物利用,是一門甚有前景的大生意,只是香港以往一直不重視,以致迄今未成氣候,落後於人。

化垃圾為能源,最合乎環保原則。其實,台灣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利用垃圾發電,現時全島二十四座垃圾焚化廠都能發電,一年燒掉六百四十萬噸垃圾,年收入達四十六億元台幣;挪威更厲害,有垃圾發電廠發覺本土垃圾不夠用,打算要從國外「進口垃圾」,以提高發電量。

筆者認為香港不應再只停留在藍、啡、黃三色回收箱的初級階段,應借鏡外地的成功經驗,除了焚化發電值得考慮外,不同的垃圾亦可按其性質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如循環再用,填海造地及轉化肥料等。只要把處理垃圾變成商機,廢物變成一種資源,問題便好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