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為馬英九創造條件

馬英九的第二任艱辛上路,推出的政策難符民意,官員上落頻頻,大大折損政府的威望:馬英九的民調只剩不到兩成,不信任度也達百分之五十九。馬英九的努力與辛苦全部都寫在憔悴的臉上。近日赴總統府見馬英九,行前台北企業界大老要我就近觀察馬。他認為,馬英九的精氣神不是在最佳狀態,代表他的作為將是保守及守成。

會面期間,馬英九的談話主要針對海外的疑慮。關於東海主權爭議是否以主權換漁權,他特別作出澄清,指出政府並沒有放棄釣魚島的主權,只是該海域是百年來台灣漁民的傳統捕魚場所,過去常有紛爭,作為負責任的政府必須為漁民的生計着想。

馬英九仍有其馬氏幽默。當我提及東海和平倡議精神下的兩岸戰略,他聽完後表示的確十分戰略,必須好好探討。當詢及其女兒嫁到香港,可邀請她來參加香港台灣工商協會,他微笑表示香港不是他的管轄區。

馬英九對於兩岸的論述以守代攻。現階段,台灣問題如麻,馬英九要全力應對內部的紛爭議題,由核四的公投到證所稅的問題,無一不是政府面臨的挑戰,故需先由安內做起。因此,他在兩岸的議題上不可能有大開創,對於北京提出的政治對話仍是迴避,作為保守,穩中求進,也顯示了他的企圖心不夠,開創不足。

台灣本土有諸多顧慮。兩岸關係出現瓶頸,乃是北京的善意展現於經濟上,而非於政治領域。馬英九念茲在茲的是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北京不能回應,因而讓馬英九論及兩岸關係之開拓上理不直、氣不壯,加之在野黨的杯葛,故在兩岸議題上難以突破,馬英九任內難以達致歷史定位。

台灣內政因素導致馬英九在兩岸政治談判上裹足不前,北京應為他創造條件,在善意的基礎上為其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