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樓台未得月 內耗消磨競爭力

競爭力衰退最近成為本港熱門話題,從國家領導人警告香港競爭力開始弱化,到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預警香港與內地城市差距不斷縮窄,再到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表國際競爭力報告,香港排名顯著下跌,直如暮鼓晨鐘,發人深省。香港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有經濟學者為香港經濟把脈,認為內耗以及抗拒與內地經濟融合的本地化思潮,是拖累香港競爭力的兩大原因,可謂有的放矢,擊中了要害。

香港近年內耗不斷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否則就不會有「不到香港,不知文革還在搞」的說法。高鐵爭議、港珠澳大橋風波、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幾乎爛尾、填海造地成為禁忌、垃圾焚化爐久拖未決,如此等等,其實都是搞內耗的結果。遠的不說,單是東涌一個領綜援的婆婆,都能以司法覆核為武器,造成港珠澳大橋工程停工半年之久,直接經濟損失已達數十億元,而這不過是香港亂象的冰山一角。

所謂五十年不變是假的,回歸還不到十六年,香港已由經濟之城變成政治之城、示威之城,風風雨雨,紛紛擾擾,任何小事都變成大事,最終不可收拾。在無休無止的爭議中,香港的競爭力與時光一樣悄悄溜走,留下永遠的遺憾。當然,不能簡單歸咎政客為求出位搞搞震,拖港府的後腿,事實上,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不是港府施政無能,如果不是高官私德有虧,政客根本就沒有可乘之機。

相比內耗拖累競爭力,「本地化」思潮以及愈演愈烈的中港矛盾,更加令人憂慮。近水樓台先得月,香港背靠內地大市場,本來是最大的優勢,雖然兩地經濟融合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如果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因看不慣內地政府腐敗或部分內地遊客的不文明表現,而主張與內地經濟切割,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其實,「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在地球村時代,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何況中港兩地同坐一條船,俱榮俱損。正如經濟學者警告,如果香港與內地切割,樓價會大跌九成,財政儲備也會耗盡,最終經濟崩潰,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本意是保留香港原有生活方式不變,尤其是維護法治、廉政、新聞自由等核心價值,但經濟上,中港兩地血肉相連,是分也分不開的。事實上,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引擎,各國爭相進入中國市場,連最反共並公開主張台獨的台灣民進黨也希望兩岸經濟合作,香港更沒有理由、亦沒有本錢走自我孤立之路。

自由市場是香港成功之基石,過去如此,未來亦如此,雖然在非常情況之下,為優先照顧港人利益而對貿易暫時實施限制無可厚非,但若將權宜之計變成長遠措施,則有矯枉過正之嫌。港府為了迎合民粹而推出限奶令本已惹來爭議,現又準備就港人港地立法,無疑是飲鴆止渴,何其不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