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殼蝸牛望樓嘆 居屋流轉成空談

追得到,未必好。首批二千五百個白表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的中籤者,昨日開始申請批准書,最快月中可以正式入市,然而,對於這班「幸運者」來說,這究竟是喜還是憂,目前恐怕言之尚早。

白表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計劃原意是加快居屋流轉,幫助無殼蝸牛上車,但相關計劃去年中推出以來,居屋樓價節節上升,幾乎已完全抵銷免補地價的優惠,現時上車,誰能保證不會接火棒呢?「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大概正是許多中籤者的矛盾心情。更何況,有關政策限制多多,問題陸續浮現,中籤者即使有心入市,亦未必能夠如願上車。

最令人詬病的是,未補地價居屋受制於房委會三十年擔保期,銀行做按揭時會扣減樓齡,所以往往不能提供長年期的按揭,令買家無所適從。例如有白表申請人擬買廿七年樓齡的天馬苑單位,銀行雖提供九成按揭貸款,但還款期僅三年,即使上到會,買家也未必可以負擔沉重的供款。

眾所周知,現時二百四十多個居屋屋苑中,四分一樓齡已超過廿五年,根本做不了長年期的按揭;即使白表申請人選擇樓齡較低單位,由於居屋價格過去一年平均升了兩成半,經常出現銀行估價不足問題,令買家大失預算。正如有人指出,既然當局有心幫助無殼蝸牛置業,理應協助白表申請人取得更長年期的按揭,例如由房委會為銀行承擔部分風險,否則,相關政策形同虛設,加快居屋流轉必將淪為空談。

古人說,「舉措不當,眾民不能成。」對於白表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計劃,社會上一直存在不少爭議,人們普遍擔心,居屋二手市場每年成交不足二千宗,需求突然大幅增加,勢必導致樓價急升,如今果然不幸而言中。事實上,目前不少居屋售價已貼近私樓,即使免補地價,也減輕不了多少負擔,何況一旦息率回升,買家百上加斤,隨時無以為繼。過去港府尤其是董建華時代曾推出不少協助市民置業的措施,結果往往好心做壞事,幫人變成害人,今次會不會重蹈覆轍,暫時還不知道,但誰也無法排除這種可能。

說到底,要解決房屋問題,為無殼蝸牛提供居所,關鍵在於增加供應。當局覓地無方,建屋緩慢,一味小修小補,小打小鬧,不僅無濟於事,而且隨時弄巧反拙。現時多達十七萬人居於劏房,有議員建議興建中轉屋安置居住環境較差的劏房戶,這顯然也是不切實際的。如果有土地興建中轉屋,何不乾脆用來興建公屋或居屋呢?

安居樂業是人們最基本的要求,但對於許多無殼蝸牛來說,最基本的要求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實在可悲。不能安居,何來樂業?不能樂業,何來和諧?香港社會躁動不安,紛擾不已,豈是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