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議是港府最高權力架構,但對梁振英來說,行會似一個政治包袱,多於似一個管治助手。一名成員張震遠因旗下公司受查而請辭,一名成員林奮強因捲入偷步賣樓風波而無限期休假,行會震盪不斷,威權旁落。
到了這個時候,不論港府最高層是否承認也好,行會形象已跟梁班子民望掛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有建制派人士認為行會應該要「裝裝身」、注入生氣,甚至有人揣測,朝廷會否出手替梁班子「穿線」,游說一、兩名有名聲有能力的商界人士加盟行會,以為管治班子沖沖喜,洗洗頹氣。
說實話,現時行會班底薄弱,拉雜成軍,就算沒有這次事件,也是應該改組,就算不能換走舊血,至少也應注入新血,沖淡那一身沉沉暮氣。只是,弱勢政府萬事難,港府正值民望低走,四面楚歌,這個時候還有誰夠勇氣落船?還有誰願意捱義氣?還有,現在顯然有人在背後偷襲梁班子,若找回來的人並非完全「身家清白」,隨時又被人抓着辮子,多弄出兩個「林震遠」、「張奮強」來,豈非更加添煩添亂?
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行會威權不振,似成死局。話說回來,以行會的薄弱班底,必然淪為政治包袱,今天的境況其實已不是最差的了。政界流傳,梁振英最初是希望委任張震遠出任行會召集人的,但未知是否因為張的背景太複雜,建議被北京打了回頭,所以最後才把人選改為林煥光(林最初獲邀出任的職務是政務司副司長,但他不甘屈居「師妹」林鄭月娥之後,所以很早就一口推掉)。回想起來,真是捏一把汗,如果今日張震遠的身份是行會召集人,梁班子所受的衝擊更大。
求人不如求己,梁班子與其等運到,不如先「執正」自己,例如林奮強已「休假」達半年之久,是否應該有個了斷,對公眾有個交代?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