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缺創新轉型 港優勢萎縮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二○一三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雖然香港的綜合經濟競爭力連續第十一年排在全國之首,但優勢增速放緩,報告指香港產業結構向創新科技方面轉型無明顯突破,經濟呈虛擬化及泡沫化,令樓價增長過快,隨着中國的改革開放深入,內地的服務業將取代香港。有學者指過去領導香港的前特首曾蔭權短視,白白浪費多年光陰,現屆政府需急起直追保住優勢。

社科院新一份報告昨日出爐,列出全國二百九十多個城市在二○一二年的競爭力排名,首十個城市依次為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廣州、北京、蘇州、佛山、天津及澳門;不過,香港在稅收、人才、軟硬件設施等優勢弱化,反觀深圳由上一年的第五位跳升至第二位,威脅香港地位。

經濟泡沫化 貴租推高通脹

報告指出,香港產業向創新科技方面轉型無明顯突破,經濟高度依賴金融及房地產業,但土地及房屋供應嚴重不足,令樓價過快增長,加上社會炒作氣氛濃厚,令到經濟呈虛擬化及泡沫化,房屋及商舖租金過快上漲,更令企業經營成本增加,推高通脹,增加市民的生活壓力。

報告亦指香港缺乏重工業及科技產業,與珠三角的互補性變弱,原有的「前店後廠」模式面臨挑戰。人口老化亦是香港的「致命傷」,報告推算到二○四一年,本港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會增加至二百五十六萬,佔香港整體人口三成,令勞動力結構老化,影響香港的競爭力。

改施政理念 倡增土地供應

報告主編倪鵬飛直言:「一個國際化城市,沒有科技創新是不可以長久的。」告誡香港政府要改變施政理念,增加土地供應,加強城市規劃發展,並按中國的發展趨勢重新定位。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出,早於金融風暴、沙士爆發時,香港已表明經濟、產業需要轉型,「但係到咗今日仲係依賴地產、金融,其他產業無晒影」,在曾蔭權管治下,香港原地踏步,政府若不保住法制、專業服務等優勢,未來前路堪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