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父母要求過高 子女易焦慮抑鬱

父母有焦慮傾向,子女也會受影響。要求高高的「虎爸虎媽」或過分保護的「直升機父母」,會大大增加子女的精神壓力,甚至有機會誘發子女的焦慮症。香港精神科醫學院代表兼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管陳國齡指,該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轉介個案近三年增加三倍,不少是因學業壓力所致的焦慮症,有女生自我要求過高,壓力大到鎅手兼企圖跳樓,更指隨着「新學制」實施,料相關轉介個案或更多。陳國齡提醒,家長最忌否定子女的煩惱,需循序助子女解決問題。

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過往每月平均接獲三十宗轉介個案,但近三年每月都接獲九十至一百宗個案,當中包括焦慮症及抑鬱症求診者。陳國齡表示,焦慮症可由先天如家族遺傳、「驚青」或完美主義的性格引起,但約有六至七成患者屬後天誘發,如長期飽受壓力所致。她說,罹患焦慮症的幼童因言語表達發展未健全,較多反映身體不適如肚痛、嘔吐等,主要對上學或課堂感恐懼,原因較廣泛;踏入中學後,大部分患者有更指定的恐懼原因,例如對考試測試恐懼:「入到考場就緊張到一片空白,甚至擔心考試致瞓唔着。」

家長焦慮 影響下一代

子女情緒深受家長影響,陳國齡引述外國研究指,焦慮症兒童及青少年患者,約八成家長原本本身也有焦慮傾向,出現過分保護子女的情況,影響他們探索新環境的機會。她曾遇一名報考英國會考的女生,因兄弟姊妹成績彪炳,加上父母對她期望極高而囤積壓力,需鎅手發洩,更曾企圖在校園天台一躍而下,幸校方及時制止及送院治理。

家長常用「一代不如一代」形容子女面對逆境的能力,陳國齡說,家長首要承認及接受子女有情緒上的煩惱;若子女情緒激動,需有適當宣洩,大前提是不可做出傷害人及物件的行為。待子女情緒平復後,家長可因應問題嚴重性與子女商量解決方法:「唔係吓吓幫佢出頭令佢尷尬,最重要令佢覺得自己都能夠解決問題。」提醒有關過程更可讓子女重拾自信。

記者戴碧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