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彎過快 鉸剪效應 易車毀人亡

輕鐵列車可以支援三卡連結行走,但受月台長度所限,一般以雙卡連結行走,若以拖卡運行,列車轉彎的靈活度會減低,故入急彎時,尤其是S彎時需要較長時間。有學者形容今次事件頗為罕見,懷疑肇事列車入彎時車速過高,無法在短時間內減速,致離心力過大將車卡拋出,後卡衝力未減形成「鉸剪」效應,撼頭卡出軌,但亦不排除因機件故障釀禍。其實,輕鐵「出軌」早有前科,港鐵於○九年斥資四億元購買的國產列車,每部造價一千八百萬元,車身編號1111的車卡,在車廠試車時在入彎位出軌,港鐵指因輔助路軌的承托力不足夠,與新車無關,但當時引發市民對新車安全的關注。

理大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分析指,一般而言,列車走直路時車速達每小時七十公里,但當要駛入急彎時,車速每小時只有十五公里,理應在入彎前一百五十米就要開始減速,估計當時肇事列車準備入彎時,未有足夠時間將車速瞬間減至每小時十五公里,導致車速過高,產生過大離心力,將列車頭卡拋出路軌。與此同時,在直路行駛的拖卡仍有衝擊力,再追撞車頭卡,與已入彎的車頭卡「屈埋」,形成「鉸剪」效應,導致列車頭卡尾轆亦被推出路軌。

天雨路滑疑收掣不及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青衣)工程系系主任邵志勇形容,事件頗為罕見,不排除是機件故障肇禍。邵解釋,前後車卡若使用同一個制動系統,理應一齊加速一齊減速,猶如一般拖架貨車一樣,全程靠車長根據駕駛室內所顯示的車速作手動調控,估計當時車速可能太快,當車長入彎減速時,尾隨拖卡的制動系統未有及時同步,或出現失靈,導致拖卡繼續慣性向前衝,加上當時天雨路滑,減低與路軌的摩擦力,有機會撞向列車頭卡導致出軌。

倡調查鐵鈎是否緊扣

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分析,導致輕鐵出軌意外的原因,可能跟車速太快有關。「當列車轉彎時,司機或將前卡列車減速,但沒有煞車系統的後卡列車,仍保持高速轉彎的狀態,從而令車身彈起而出意外。」他說,調查肇事原因,應循司機有沒有減速、連接兩卡列車的鐵鈎是否緊扣,及以車軌損耗情況等方向。

據資料顯示,港鐵引入第四代國產車後,亦在港進行測試,○九年八月下旬,首兩部新車在屯門車廠試車時,其中一部於W102段彎位出軌,南京生產商甚至要派專家到港協查,港鐵當時回應指因輔助路軌承托力不足,導致轉彎時偏離路軌。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王國興表示,今次輕鐵出軌意外,造成逾六十人受傷,屬嚴重意外,港鐵應向立法會交代事故原因,防止同類意外再發生。輕鐵是元朗、天水圍及屯門的主要交通工具,必須重視有關意外,加以改善,以保障乘客安全,他會在立法會跟進事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