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發展是硬道理

內地兩位官員最近接連在不同的場合裏表示香港的優勢已日漸失去,對此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對主事官員來說,自然是表示香港有很多優勢,只要香港自強不息,是不會懼怕內地城市的競爭。對一些人來說,這些言論已不是第一次聽到,也認為沒有新意;更有甚的,不少網上評論對內地官員的意見不以為然,這個取態多少反映了香港目前對這個問題缺乏危機感,是令人擔心之處。

人心衰退 追求安逸

香港在內地改革開放中,憑藉先行者的優勢,無異在很多領域都曾經有着競爭上的有利之處,可是內地急起直追,在一些中低檔次的領域已超越香港,主要是在成本和市場上的優勢,這是香港無法比擬的。舉工業生產來說,八十年代香港工業北移,聘用了很多內地勞工,當時的工廠管理層很多都是從香港外派,享受着外派的福利待遇,但當內地的管理技術逐漸成熟後,香港廠商外派人數也在減少,本地化已是必然的事,即使要香港外派員工,其外派待遇也漸和當地人看齊。這個例子說明了,香港的競爭優勢並不是定態的,而是要不停的進步,才可以和內地城市爭一日之長短。這是一個大家都不會反對的說法,可是偏偏香港在這方面的表現卻是令人覺得不進則退。

香港的發展過程,五、六十年代是艱苦的奮鬥期,那個年代的香港人憑着獅子山下的精神,打好了日後經濟起飛的基礎。在八、九十年代香港又在國家改革開放中佔了先機,在經濟轉型到第三產業上令香港更上一層樓。可是回歸的十六年裏,香港基本上是靠吃老本度日,亞洲金融風暴重創了香港經濟,但經濟的衰退自有循環,人心的衰退卻是看不到盡頭。人再也不是向前發展而是追求安逸,人不再抱着胼手胝足的態度,而是向尋找「着數」的角度出發,凡事都是以一己的利益先行,美其名稱之為維護自己的權益,實質是自私自利的只為小眾的利益出發,這對香港的發展自然不利。

吵吵鬧鬧 難聚共識

我們明白香港土地不足,土地的成本上升,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產成本,可是在開發土地時,不同的團體都表示了意見,大體上是同意開發土地的重要,但請不要在我家附近。當每一個政府決策在諮詢時儘管做了許多工夫,但一到落實時卻會遇到激烈反對,政府許多政策都是無法執行。總之過去數年間香港就是在這種吵吵鬧鬧中度過,無異香港經濟的底子厚,加上內地的支持,這十多年來看似還可以熬得過去。但實情是內地的進步已蓋過香港,許多工序已不再在香港進行,可是香港還沒有從這個夢中醒過來,這是令人感到很悲哀的。

要注意的是,引言中提到的兩位內地官員,他們的官階很高,他們的言論,某一程度上反映了內地政府對香港的看法。這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看法,一種出於為香港着想的說法,看得出是緣自於善意,而且由內地官員口中提出,更凸顯內地政府對香港發展的憂心。除了官員的表態,內地不少專家學者也在不同場合發表了類似的看法,可見在香港競爭力進步和內地互動上,內地看到的是香港的優勢日漸淡化,香港實在要好好反省,為甚麼香港會落得這個結果。

筆者始終以為,香港出路在高增值的專業服務,這方面要社會各界齊心,要各方人士放下彼此成見,才可以眾志成城打好這場競爭的戰役。話是這樣說,但要在群雄混戰的香港社會凝聚共識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