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仲裁可解決碼頭工潮問題

HIT的工潮已踏入第五周,勞資雙方的談判進度一直停滯不前,而近日更演變成罵戰。不少市民均認為這場工潮已淪為笑話,損害香港的形象。

最近一星期,HIT開始反擊,而HIT大股東的親信更向發動這次工潮的議員批評,整個罷工行動用「文革式」批鬥資方,並要「做大股東世界」。

勞方慘敗 資方慘勝

筆者聽後真是感慨萬分。現在香港真是轉變了很多,尤其是貧富對立更是愈來愈嚴重。這現象亦反映社會出現極度財富不均的情況,但只要讀者再細心分析,我們應該先了解特區政府在福利、住屋和教育等措施是否已發揮應有作用?如果答案是「沒有」,政府實需要改善以上政策,令貧苦大眾真正受惠。

現在的碼頭顯示兩個問題:一,資方不願意負起企業社會責任;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在調停談判方面表現差勁,令勞資雙方至今仍未打破僵局。

首先討論HIT,在最近的一星期,HIT和其大股東不斷指出罷工工人與他們沒有僱主和僱員的關係,而且更在報章表示罷工工人的要求加薪幅度不切實際,並拒絕參與談判。這種策略不外乎利用傳媒不斷重申資方立場。如果HIT持續不肯與罷工工人溝通,勞方是沒有甚麼事可以做,一旦罷工時間拖長,勞方始終要面對彈盡糧絕的問題,所以筆者感到資方的勝算較高。綜觀現在整體形勢,假設勞方的行動最終失敗,但資方卻輸了聲譽,對資方來說,這只是慘勝。

至於張建宗在處理這次碼頭工潮的態度,更是絕對不值得欣賞。首先,他在工潮爆發後的第七天才見傳媒解釋政府的調停情況。但作為一位問責高官,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在罷工行動的首個星期,市民只能從電子傳媒和報章獲得關於工潮的消息,但身為勞工及福利局的話事人竟然「潛水」多天,這令市民無從得知政府在這工潮的處理方法。當政府愈缺乏向公眾交代工潮的進展,便愈令市民懷疑政府偏袒大財團,這只會自找麻煩。

議價力低 工人悲哀

局長在本周才首次會見工會代表,但在會中只表示政府重視這次工潮和罷工工人的訴求,解決勞資糾紛的行動則欠奉,看來這次工潮仍會繼續一段時間,這僵持局面對香港的物流業肯定是一件壞事。張建宗未能迅速化解工潮行動,以致香港的物流業信譽受損,他要負上部分責任。

以現在勞資雙方的分歧,筆者相信要資方接受勞方的要求頗難。如果政府想工潮盡快完結,筆者提議採用具有約束力的仲裁。這種解決勞資雙方的方法在北美非常奏效,如果政府認為勞資雙方已沒有機會達成任何共識,政府可以委任一位仲裁官作出仲裁,而敗方一定要接受勝方的建議。

具約束力的仲裁可能是解決勞資雙方僵局的好方法。經過這次工潮後,政府、特別是張建宗應該考慮在勞資談判僵持不下時提出仲裁的可能性。如此一來,絕對可以將勞資糾紛的時間縮短,而工作也可以盡快回復正常,同時亦可減少社會的經濟損失。

香港絕少有激烈的工潮,但是次碼頭工潮令大家發現到勞工階層的議價能力很低,一旦資方是大企業,勞方在談判桌上通常都是處下風,這便是打工仔的悲哀。從來談判經驗是累積而成,一旦同類型的工潮再次發生,局長便有經驗處理相似問題。筆者衷心希望局長能吸取這次經驗,不要再做一些令市民懷疑政府偏幫大財團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