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在你手:學懂感恩 抑鬱難埋身

早前報道有多間機構一起推動感恩運動,為香港人打打氣,增加社會正能量,而不再只強調問題的發生或負面情緒。事實上,在過去的心理學文獻也大多是研究焦慮、憂鬱及憤怒情緒,鮮有研究正面情緒。針對抑鬱問題,傳統的治療多以認知行為手法為主,協助個人減低抑鬱徵狀為最終目標。早在一九九八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已呼籲心理學界突破過往側重於疾病與痛苦的介入,反而要深入探討正向情緒、個人長處與美德等層面。這種理念,好處是相信每個人(包括精神困擾者)也有潛能發揮所長,積極去尋求豐盛人生。

面對抑鬱困擾,其實可以從正面發掘做起。現今青少年身在物質富裕的社會和受父母溺愛的環境下,待人處事趨向個人化,當現實境況與個人期望出現落差,便容易產生情緒問題,故實在值得培養青少年對生命持感恩態度。感恩讓人記起正向經驗,注意到生活中的正向事物,較容易想起曾獲得的好處;感恩令人拋下抑鬱症者常有的信念,如世界欠缺美善及愛或只看到自己一無是處,故讓有抑鬱傾向的人重組自我思維,發掘和欣賞生命的美好是非常重要的。

在關注青少年日趨嚴重的精神問題時,探討他們的真實狀況,推動正面感恩的服務,才可有效協助其度過人生挑戰。如欲進一步了解感恩力量和方法,歡迎瀏覽聖雅各福群會感恩行動網站www.sjsmentalhealth.org.hk。

聖雅各福群會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經理 劉錦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