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普選從中央底線起步

昨天,本欄提到戴卓爾夫人雖鐵,但是知所進退,最終為香港以「一國兩制」模式回歸中國作出貢獻。記得曾蔭權曾自稱「政治家」,但是試問今日香港真的有「政治家」嗎?恐怕香港政府裏沒有,香港立法會裏也沒有,香港只有低級的政客,或者只謀一己之私的政客,而無貫通香港全局的政治家。

鄧小平當年和鐵娘子交手,他的硬,鐵定收回香港,其實是任何中國領導人都會那樣做的。當時,香港不少人判斷錯了,只是對中共對於主權的堅定性不了解,而且當時香港發展遠優於內地而具優越感,影響了判斷力。不過,鄧小平的軟,提出「一國兩制」,則不是其他中國領導人可以做到的,那是要有他的三起三落的特殊經歷,也要有當時中國改革開放的大環境,最終還有他自身的大智慧,才能有此史無前例的構想。

如今,香港要落實二○一七特首普選,恐怕也要認真回想這一段歷史,從中悟出真諦,明白中央普選底線不可逾越,但中央也會在這底線上尋求落實普選的模式。嘗試了解,中央的底線,其實是避免香港走彎路,付出沉重代價。香港普選特首,也只能由此起步。或許,香港各方嘗試由這個底線起步,才能逐步放寬限制,實現較具理想意義的普選。

眼下,香港為普選定義爭拗,太多偏頗之處。中央不接受對抗者任特首,因而提名上有篩選機制,也並非違反「普選國際標準」。正如聯合國日內瓦人權文件所指,「世界上沒有唯一的政治體制或者選舉方式是適用於所有人群和國家」。香港現實,恐怕只能從中央底線起步,尋找自己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