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患者死亡過程曝光

極速奪命的H7N9禽流感,內地至今確診卅三宗個案,九人死亡。上海復旦大學於國際醫學期刊匯報其中一名五十二歲女死者的臨床情況,病人由病發首日發燒,一直無咳嗽或胸痛等典形流感病徵,七日後卻病情突變,急轉直下,一次過爆發多種徵狀,肺部「花晒」,根本無機會使用抗病毒藥物救命,女病人翌日已不治。本港微生物學專家指,報告反映H7N9患者初期除發燒外可能毫無徵狀,儼如「隱形」,醫生只能夠靠仔細查問禽鳥接觸史,識別可能已中招的發燒病人,盡快處方特敏福,增加病人活命機會。

該名五十二歲姓於退休女子,四月五日經上海當局公布為H7N9病例,是內地第五宗死亡個案。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華院)專家於期刊《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報告,女病人三月廿七日發燒攝氏四十點六度,但無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嘔吐、肚痛等病徵。

未及時對症下藥 失救命良機

女病人往長寧區中心醫院求醫,未獲處方藥物,翌日再求診獲處方抗生素;第三日肺部X光顯示右肺有陰影,醫生再安排她接受三日抗生素靜脈注射,依然未有其他徵狀。但發燒第七日,病情急轉直下,出現咳嗽及呼吸急促等,再到華院急症室求醫,血含氧量跌至只餘六成,電腦掃描顯示兩邊肺「白蒙蒙」。院方即時為她插喉並接駁呼吸機,並處方類固醇及免疫球蛋白等。女病人四月三日不治,翌日經中國疾控中心化驗確定為H7N9。

報告又指,女病人丈夫亦發燒,幸經測試後排除H7N9。女病人否認接觸雀鳥,亦沒餵飼野鳥或吃家禽,但專家認為她最大機會仍是經受污染環境或食物感染禽流感。截至撰寫報告當日,即四月七日,上海所有死亡病例均未能在發病後二至四日內,及時處方特敏福等抗病毒藥。專家相信,若能及早斷症及用藥,可提升病人存活率。

首揭「隱形」病徵 靠問診斷症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這是內地首次較詳盡報告H7N9患者發病經過,顯示患者初期除持續高燒,未必有明顯徵狀,與其他病毒感染不同。以季節性流感為例,嚴重個案同樣在七至十日後轉差,但原因是細菌引起繼發性感染,這宗病例則是病毒「較隱蔽地」繁殖,直至病毒入肺已太遲。「當時內地未發現H7N9,醫護人員見唔退燒,正常都會懷疑細菌性肺炎,所以處方抗生素,但就係咁錯過用抗病毒藥時機。」他指若有更多病例顯示H7N9病徵「隱形」,醫護人員惟有透過詳細詢問禽鳥接觸史,以判別哪些發燒病人有可疑,盡早處方特敏福。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亦指出,內地多數患者染病四、五日才入院,死亡風險較高,本港正研究藥物治療方案。

記者陳紹恒、戴碧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