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還須心藥醫

心臟血管疾病是繼癌症後,第二號都市殺手,需要適當治療控制病情。可是市民往往對於高血壓、心絞痛、缺血性心臟病及心臟衰竭等疾病未有充分認識,經常混為一談,影響治療進度。

治療心臟血管疾病的藥物很多,其中一種口服藥物,俗稱「舌底丸」,能紓緩心絞痛。當一個人激烈運動、情緒激動或吃飽飯後,由於心臟肌肉的血液形成不帶氧氣狀態,便會引起心絞痛,患者可利用此藥紓緩痛楚。患者要留意使用方法,假如不正確使用,便有機會令病情惡化,甚至有生命危險。

開封8星期失效

另外,患者應將藥物存放在陰涼的地方。由於藥物氧化後便會失去效力,因此,應放入茶色的玻璃樽內,可令藥物發揮最大功效,開封後8個星期便要棄掉。不過,患者其實只要好好處理心絞痛的問題,控制血壓、個人情緒、生活細節以及適當的運動,便可以減低引發嚴重疾病的機會。

另一種常見治療阻塞性心臟衰竭的藥物是「利尿藥」。當患者心臟的血液不能運行全身,他們會感到呼吸困難、手腳腫脹。他們可服用「利尿藥」紓緩。不過此藥對腎臟有一定影響,所以並不適合年紀較大的人士服用。

市民如欲知道有關更多治療心臟血管疾病藥物的知識,可參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於4月21日舉辦的《約您講藥理》健康講座,詳情及報名請登入www.hkuehealth.org/chi/publiclecture.html或致電2831 5111 成小姐查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教學顧問 陳潁琳女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