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棄高薪 推動捐遺體

醫者父母心,教曉醫科生這終身受用的道理,全賴願意捐出遺體作身教的「無言老師」。兩間大學醫學院每年約需要八十具遺體作教學用途,食物環境衞生署近年供應的無人認領遺體趨增,去年有六十六具,但距離所需目標仍有距離。有八十後青年毅然放棄高薪厚職,投身中文大學醫學院任遺體防腐員,更推動遺體捐贈計劃:「醫科生無論幾叻都好,只係十七、八歲年輕人,對生命有多少體會?」

醫生落的第一刀並不在手術室,而是大學醫學院解剖室。他們先要了解人體結構,解剖學是必修,由皮膚開始,再看肌肉、血管、神經線及內臟等。兩間大學醫學院每年約需要八十具遺體供學生解剖及製作器官標本之用,中大預計一三/一四年度需四十六具遺體,廿五具作解剖學習,十五具製作標本,六具作模擬手術練習。

每年數十具遺體供教學

醫學院主要靠食環署提供無人認領遺體,全港每年約有七百具無人認領遺體,不足一成作教學用途。食環署每年轉交大學的遺體數目很波動,由○七年的三十具,升至○九年的七十六具,之後連續兩年下跌,一○及一一年分別是五十一具及四十二具,去年回升至六十六具。

中大前年推出「無言老師」計劃,由遺體防腐員伍桂麟及六十二歲的中大解剖實驗室經理丁偉明促成。丁的父親於港大任解剖實驗室技術員,他童年已與遺體為伴,現為全港三名英國註冊防腐師之一,另一名是其妻。他盼同業能進修令技術更專業,並鼓勵市民支持捐贈遺體。

卅二歲的伍桂麟,原任設計師及殯儀館防腐員,兩年前投身中大:「醫科生首次接觸遺體,究竟當它是學習工具抑或是人類?佢哋今日點對遺體,反映他們日後點對病人,故要教育他們尊重生命。即使將來想做一名賺錢醫生,也要善待病人。」

解剖前學員先行默哀

解剖前,校方介紹遺體捐贈者生前點滴,讓同學知道是「有血有肉」,並非一件工具,又舉行默哀儀式。同學們之後寫感謝卡,連同完成解剖的遺體一併火化或土葬,或轉交死者家屬,讓家屬知道校方無白費死者作育英才的美意。

該計劃去年下半年接獲二百三十五市民登記捐贈,比前年同期升十二倍。市民查詢可瀏覽無言老師網頁http://www.sbs.cuhk.edu.hk/bd/或致電39436050。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