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發展東涌

政府要進一步發展東涌,東涌人口將比現時倍增。有人因此擔心,東涌會成為另一個「悲情城市」。

悲情城市的產生,是政府政策錯誤,集中公屋住戶,卻不提供足夠的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和就業機會。若東涌人口倍增,依現時的房屋需求來看,應全部作為公屋與居屋,同時應在公共、社會服務方面增設設施。

此外,關鍵是製造就業機會。東涌遠離市區,但鄰近機場,只是機場不對東涌開放,交通不便。原來的設想是讓東涌居民到機場工作,但對東涌公屋居民來說,他們既缺乏技術,照顧孩子的公共服務又匱乏,而且機場的零售服務聘用條件應並不與東涌中年婦女相符。結果是,機場職位有空缺,僱員多來自市區或別的地區,東涌公屋居民還是要依靠綜援維生,更因為社會服務不足,讓領匯隨意加價剝削。

然而,東涌並非沒有機會。原來的Outlet Mall變成內地居民從皇崗直達的購物中心,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內地居民因香港的誠信體制和低稅率,會更多來港購物,東涌可發展成大型購物中心,從中獲得大量中下層服務職位。

要達成這個目標,政府要在東涌創造龐大的零售空間,方法不一定是填海或把公屋居屋的土地闢作商場。政府若有創意,在小蠔灣發展的同時,循公路沿途,從小蠔灣建成地下空間,一直連接至機場和東涌。工程相對巨大,卻創造出大量土地,政府大有收益。更重要的是迎合市場需求,讓內地旅客消費,轉化為東涌人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