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市民早已心知肚明

北京不信任的人,以及跟北京對抗的人不能當特首的訊息,其實不是新鮮事物。過去的選舉,選民其實都是心知肚明,甚至選票和民意都可以反映出來。當然,在選舉委員會的投票,因組成是以四大界別均分,所以未必可以百分百等同全部民意的分布,但選前的民意調查,卻可以當做普選的模擬結果。

根據過去兩屆特首選舉,泛民都有代表參加,從他們在民意上的支持度,大概可以反映市民對特首的期望,前屆梁家傑參選,其民意支持大約徘徊在三成左右,而上一屆的何俊仁就更低至一成左右,在過去立法會選舉,泛民大概有五成多到六成的選票,就算民意調查有一些誤差,但折讓達到五成和七成多,那就一定另有原因。梁家傑對曾蔭權,還可以有較多藉口,因為曾有較豐富的行政經驗,他當年的個人支持度也較高,所以梁家傑只拿三成的支持度,還比較容易解釋。

然而,上一屆何俊仁的支持度長時間低落,只有一成左右,對手中又沒有像曾蔭權那種已經在任特首去競選連任,最有經驗的唐英年又跌得四腳朝天,一沉百踩,唐英年由高位回落的支持度,幾乎全部由現任特首梁振英照單全收,何俊仁撈不到絲毫好處。梁振英當時也沒有政府行政經驗,但支持度也可以一枝獨秀,所以行政經驗的因素已經可以剔除,何俊仁的低支持度,遠低於六成的基本盤,也許有眾多的原因。

個人判斷,市民對特首的期望,跟當立法會議員不一樣,特首要執政,要維持跟中央良好關係至為重要,所以喬曉陽的原則,一早已存在香港社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