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國民黨變調

國民黨為求在地化,在台灣落地生根,早在蔣經國時代便重用提拔台灣中生代,為老國民黨注入新生命。

到了李登輝時代,他提出「台灣國民黨」,以區隔四九年以來敗走台灣的「中國國民黨」,而「台灣國民黨」即非民進黨所言的外來政權,讓國民黨得以在台生根發展。

從兩蔣到李登輝時代,國民黨的政策一直是執政的依據,黨內中常委是決策機構。然而,隨着台灣民主化,以及馬英九上台後將國民黨改造為選舉機器,中常會的功能弱化。同時,國民黨為求勝選,諸多論述與民進黨愈趨接近,甚至有謂陳水扁執政八年,最大的功績是將國民黨「民進黨化」。於是,國民黨選舉時的鐵票倉眷村票也生了銹,成為國民黨的危機所在。

近年,國民黨對民進黨的議題亦步亦趨。如一九九四年,李登輝吸納民進黨的「總統直選」主張,納入修憲,在九六年終於實現直選,李登輝亦獲過半數選票當選。國民黨第二次反手吸納民進黨議題是在二○○八年總統大選,當時馬英九跟進民進黨的「入聯公投」,提出「返聯公投」,讓他獲得百分之五十九的高票當選。

馬英九時代,國民黨的論述更見民進黨化,強化「台灣人認同」、「台灣前途由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決定」、「台灣和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等主張,讓藍色選民無所適從。行政院長江宜樺甫上台,便把具爭議的「核四公投案」搬上枱面,令人憂心公投成常態後,台灣的前途也將會面臨公投的命運。

國民黨重回執政的這幾年,藍綠的界線模糊了,國民黨的理念也模糊了,如此下去,泛藍支持者勢將離心離德。變調的國民黨沒能帶來光明前景,便先淪陷於綠營的政策主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