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有樓與冇樓

香港的房屋問題,已經不是有樓宇或冇樓宇棲身的問題,而是居住質素的問題,當香港的政制不斷推向民主化時,政府一定要回應市民對房屋的需求。

當然,政府不是黃大仙,不可能有求必應,但政府作為最大的地主,向市場供應必需的土地,所以有不可被取代的角色,而住屋是市民的基本需要。殖民地政府也以解決香港人住屋問題為己任,那回歸之後,特區政府又焉能不負上改善香港人居住質素的責任,而這個質素的水平,我們也不必勉強爭拗,大家客觀地定一個最低標準,又或者一個合理的標準,大家的判斷,八九不會離十。

除了居住本身的問題之外,房屋也涉及到相當廣泛的經濟和社會問題,為了租金的支出,一些市民不但要省吃儉用,甚至是節衣縮食,租金開支可能佔了家庭收入的一半,現時的出生率低,也愈來愈多人選擇單身,這跟高房價也有一些關係,起碼在朋友間也聽過不少的說話,是因為樓價太貴,而不敢生孩子,香港的出生率幾乎全球包尾,這已經不是個人選擇和生活態度的問題,而是埋藏了香港人口結構的危機。

在經濟方面,薪水的增幅追不上樓宇的升值幅度,這令到中產向上流動愈來愈困難,如果上一代有資產,那可以留給下一代,也協助下一代置業,如果上一代是無產階級,例如在公屋居住,那下一代就算是大學畢業生,光憑收入,也很難有機會自置物業,那香港慢慢就會形成兩個階層,有樓與冇樓,這個矛盾如果激化,香港如何和諧,如何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