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甚麼叫中產

在上周剛公布財政預算案的晚上,筆者參加一個電視台的討論會,其中一節就是有關中產的反應。當時本人已經提出一個意見,就是「中產」這個名詞太過空泛,並不適合用來做公共政策的討論。

個人認為,應該用一些清楚定義的群組,例如月入二萬元的單身、月入五萬元的二人小家庭、有一到兩個小朋友的小家庭等。用清楚的收入來劃分,我們大概知道他們的財政能力,再加上供養的人數,我們可以知道支出及負擔,他們需要政府甚麼支援、有甚麼需要,對不同的政策會如何反應,我們比較容易討論。

一句中產,言人人殊,各說各話,我們根本無從着手。結果幾日後,財政司司長對中產的一些看法和言論,就引來各方的爭議和批評。

財政司司長對中產的定義,是生活方式多於收入,這是其中一個觀點。但就算以收入劃分,也是非常廣泛,幅度可以很大,起點還比較容易定,大概劃在兩至三萬,那不會有很大出入,但上限為何,則可以拗餐死。一般的醫生和律師,他們也會自我定義為中產,但他們的收入一般在十萬左右,一家兩位專業人士,那家庭收入就達二十萬,把他們剔出,那上限又應該定在哪裏?若醫生律師不納入中產,他們又應劃入哪個階層?如果視為富裕階層,又明顯未達富裕的水平,他們自己也不會認為自己富裕。

所以中產這個詞語,只是適合用來日常一般性的討論,一旦要對政策有針對性,就最好避開,用特定背景、收入、供養人數的群組取代,省得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