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為基層市民紓困

政府向市民派錢被虐稱為「燒煙花」,絕大部分政黨都反對,不過適度派糖及推出較多稅務寬免,在財政盈餘較多的條件下,則獲得主流民意的認同,尤其是通脹與租金帶動物價不斷上漲,還富於民實屬合理。

對基層市民而言,食物開支佔收入相當高的比例,倘若無法住上公屋,不論是居於舊樓、劏房或籠屋,租金支出不斷上漲,生活質素每況愈下,期望政府推出更多紓困措施,實在不難理解。

相信即將公布的預算案會繼續採用行之有效的一次性紓困安排,針對公屋租金、綜援金、老人生果金等作出正面回應。近日有意見認為公屋居民已享用公帑補貼,預算案不應再有寬免之舉,反而應該投放更多資助予關愛基金,以幫助真正有需要、且過去被政府忽略的N無人士。

估計政府在現實政治環境的壓力下,不會取消已有項目,卻肯定會動用新的資源予關愛基金。總體而言,居於公屋的絕大多數是基層市民,不應排除在「有需要人士」之列,避免造成社會分化。

在基層市民這個概念之中,包括為數不少居住環境惡劣、正輪候上公屋的家庭,有政黨及民間團體建議政府可提供生活津貼,值得重視。問題是政府在短時間內不易取得準確資料以協助該等有真正需要的人士,估計部分屬於N無人士,關愛基金或可提供支援。

扶委會將於年內提交貧窮計劃的研究報告,明年度的預算案或會有較具體且可行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