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工廈改建住宅宜快推

政府為全方位覓地增加房屋供應,銳意加建公營房屋數目,近期在市區物色多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轉為興建住宅。但這樣一來,社區內的康樂設施、休憩空間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

以長沙灣為例,日前政府欲將一塊臨時高爾夫球練習場土地收回,用作興建六幢公屋。興建公屋有助紓緩基層住屋需要,固然是好事,但由興建到入伙,最少要六、七年的光景,對目前房屋需求情況,可說遠水救不了近火。

收地建公屋,是中長期目標,但市民最希望特區政府能盡快增加房屋供應。所以,怎樣才能於最短時間內呼應市民的訴求,筆者認為其中一個有效方法,就是政府把去年九月提出的「工廈改建小型住宅」政策早日落實。其實,單是長沙灣區,便有眾多工廠大廈,若能加以利用和改建,便可以在短期內產生一批小型住宅單位在市場上供應。

據悉有工廈業主樂意配合政府政策,但政府迄未就有關政策作進一步行動,包括要求城規會在用地規限上鬆綁,以及修改《建築物條例》有關條款,亦未有具體定出容許工廠改動的幅度等,令業主至今仍無所適從。

施政報告結語時說:「發展經濟要抓緊機遇,改善民生必須急民所急,兩方面的工作都要講求速度。」房屋問題涉及民生,如何增加房屋供應,就要看政府的辦事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