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高學歷高失業

台灣的就學熱烈狀況造就了許多高學歷,博士碩士滿街跑,但就是找不到工作。

尤其是近年來碩士博士畢業生就業環境大不如前,有的起薪竟不如專科技職生。鐵路局招考鐵路工竟來了一大堆博士應徵,博士為求生計還得兼備體能,改行做粗活,看到他們在應徵過程中需接受背着重擔的體力考驗,令人感慨。中國人一向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如今卻不管用了,高不成低不就,代之而起的是「學歷無用論」,「高學歷高失業」論點逐漸發酵。

依中央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顯示,台灣目前大學以上畢業生的失業狀況的確在惡化,這是市場機制供過於求的結構性問題。造成大學畢業生就業條件惡化的原因,除了高等教育開放,大學林立,大學教育普及,使得人人都是大學生,許多人選擇以繼續深造來延遲面對失業的困境。

造成高學歷高失業的情形,最重要關鍵在於產業結構的轉型,近年來,台灣經濟發展過度側重服務業及高科技資訊業,且製造業不斷外移,造成就業市場萎縮,薪津當然被拉低。如果不再重視產業均衡,工作只會愈來愈少,青年人也只會愈來愈頭痛。

若政府放任情況惡化,不追根究柢力求改善,將會成為人才的輸出國,人才都走了,台灣又如何發展?尤其是目前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工資已逼近台灣,未來中階人力恐將加速流失,屆時受薪階級的貧富差距將再度拉大。台灣若不能保住高學歷人才,今後量消失了,質也保不住。

馬英九政府鼓勵大陸及海外台商回流的「鮭魚返鄉」計劃已初見成效,年初將有所成,造就了許多工作機會,然而,對於普遍的高學歷高失業的問題,卻難有迎刃而解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