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就只有呢張櫈仔」

「我嘅玩具就只有呢張櫈仔……我最鍾意食鹹魚同菜!」生活雖然清苦,但天真爛漫的小幸愉,臉上沒有一絲的不快,她雖然年紀小,但非常懂事,不但未有追求物質享受,反而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在當今物質至上的香港,究竟還有多少個與幸愉一樣的孩子,在貧苦中尋找快樂和幸福呢?

攀碌架床自得其樂

沒有父母在身邊,小幸愉最喜歡嫲嫲作伴,到商場玩具舖逛逛,遇見喜歡的玩具時,便會拉拉嫲嫲的手,停下腳步。換着別的孩子,接下來可能已嚷着要把玩具買返家,但幸愉只會停下來,多看幾眼便心滿意足,看夠了就離開。

「佢知屋企冇錢,好少扭計買玩具,佢張玩具櫈都係幼稚園老師送畀佢,佢好珍惜!」嫲嫲笑道。雖然買不起玩具,幸愉創意無限,想盡辦法將家中不多的家具當成玩具,尤其喜歡將碌架床當作遊樂場攀爬架,攀上爬落,因床邊就是無裝窗花的窗口,有時看得人觸目驚心。

在金錢至上的社會,快樂的指標往往與金錢的多少掛上鈎。若用這種尺度去量度,幸愉可能被視作可憐小孩,但也許看不到她心靈和精神上「富足」的一面,這不多不少和她祖父母的人生價值觀和教育有關。但有社工表示,假如連基本的生活物質亦匱乏,孩子在年幼時可能不覺得自卑,可是,當他們讀書及接觸社會後,在心理上仍有負面影響,因此貧富懸殊問題所衍生的各種問題值得社會重視和反思。

本報記者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