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奶粉供應鏈問題不少

奶粉荒事件暫告一段落。農曆新年之後,水貨集團會否捲土重來,尚待觀察。政府及立法會關注奶粉供應鏈的下游情況,即零售層面港媽與大小藥房及小店舖的互動,是否正常,乘機整頓行業不正之風,確有必要。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聆訊過程中,揭發奶粉供應商採取綑綁式訂購手法,壓迫藥房;政府表示關注,會向供應商了解,倘若屬實,應該採取措施迅速糾正。消委會可與政府聯手展開調查,打擊不良銷售手法。

奶粉荒本來是壞事,但可以變成好事。奶粉供應鏈的上游由大供應商主導,下游的地區藥房及小零售商與顧客的關係最密切,卻受制於「綑綁式訂購」的壓迫,在小號奶粉好賣,大號奶粉滯銷的情況下,不敢貿然入貨,以致供應短缺,顯然是人為因素所造成。

值得關注的是,一歲以上嬰兒一般可進食固體食物,如稀粥,亦可飲用鮮奶,大號奶粉並非必需品,但奶粉供應商通過「媽媽會」的網絡,大搞產品推廣活動,又在電視台的黃金時段大賣廣告,力促兩至三歲的兒童,食奶粉有助腦力發展及身體強壯云云,早已為醫學界、有識之士所批評,政府亦有意加以管制。

看來奶粉的整條供應鏈及相關的市場推廣活動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正視,現在是合適時候。食物及衞生局應該展開深入調查,以正視聽,立法會食物及環境委員會也應跟進供應商的承諾,是否迅速改正不良銷售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