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公屋居屋為先

梁振英施政報告最下工夫的地方是房屋政策。報告詳列多少塊土地可建多少住宅單位,並明確提出基本原則:「協助基層上樓、協助中產置業」。前者當是公屋,後者由於政府難以有效干預市場,能做的主要是居屋。更簡單地說,政府會堅持興建公屋、居屋。除了從公屋和土地供應方面影響私樓供應,以及「港人港地」外,報告沒有任何政策措施可抑壓樓價,防止發展商囤積居奇,或介入租務市場來保護租戶利益。

報告提出每年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會超過二萬二千個,這四年裏居屋的總供應量是一萬七千個,即每年四千多個;二○一八年後,公屋每年可再增加五千個單位。

以香港現時超過二十萬輪候公屋人數,加上每年新增數字,短中期內香港應無法大幅縮減人龍,或因此施政報告不敢重申不超過三年的輪候上樓時間。至於居屋,現時居屋入息限制提升至每月四萬元,合資格的人更多,但報告提出的居屋供應量有限,僧多粥少。

日前我指出,香港有三十一萬個月入二萬至四萬元的住戶享受不了居屋。當然,其中應包括部分已自置居所者,未必每個家庭都要向政府爭取居屋。但報告提到今後四年只有一萬七千個新居屋單位,實在太少,解救不了中產階級下流化的危機。報告說要「維持私人樓市健康平穩發展」,潛台詞是不是保障地產發展商在高樓價底下的高利潤?

報告還提及多處發展住宅的地段,希望政府能以公屋、居屋為先,私樓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