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吃紅肉超標,患大腸癌風險增加。香港防癌會最新調查二千多名巿民,發現兩成六人每日平均進食三至六両紅肉,更有百分之四人吃六両或以上,較建議的一點五至二點二五両高出多倍,但食蔬菜量不足。防癌會前年為大腸癌病人推出資助藥物計劃,令晚期病人可購買昂貴的標靶藥,重拾治療希望,至今有近百名病人受惠。
防癌會癌症教育委員會主席蔡清淟醫生指出,不少港人食紅肉超標,一般只建議每日攝取一點五至二點二五両,該會「專業防癌諮詢及輔導服務」於一一至一二年間,替二千多名市民進行簡單癌症風險評估,發現三成人每日吃紅肉三両或以上,逾八成人每日瓜菜攝取量只有兩碗或以下。
他說,由於吃過多紅肉、加工肉類或煎、炸、烤食物,會增患大腸癌風險,調查反映不少港人是高風險人士。本港一○年大腸癌新症有四千三百七十宗,較○○年的三千二一百一十宗急速增加,將取代肺癌成頭號癌症殺手。
蔡清淟指,大腸癌病徵不明顯,逾兩成病人確診時已屆晚期,以化療為主的傳統治療副作用較多,若輔以標靶藥作治療可延長病人存活期、穩定病情及提高腫瘤反應率,令患者更易接受腫瘤切除,但標靶藥費用高昂,兩、三星期一次的療程動輒過萬元,令患者卻步。
防癌會近年將一隻適合大部分病人、抑制腫瘤血管生長的大腸癌標靶藥,加入該會成立的「何鴻超教授紀念助醫計劃」內,該藥屬醫管局自費藥物,尚未列入撒瑪利亞基金或關愛基金的資助範圍。改善癌病人生活基金委員會主席黃馮玉棠指,病人可經公立醫院腫瘤科的醫生推薦及醫務社工轉介申請,該會經過經濟審批後,按情況以現金或免費藥物資助病人。她呼籲更多藥廠加入計劃,惠及更多病人。
現年五十多歲文職人員的曾先生,去年初證實患上末期大腸癌,切除腫瘤後雖接受化療,但反應不佳。醫生建議他採用標靶藥療程,他因手術及治療而停工,幸得資助計劃協助完成八個標靶藥療程,一半來自藥廠的免費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