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短期紓困勢在必行

貧窮是一個社會問題,處理欠佳或至少紓困乏力,讓民怨積累,久而久之,肯定會變成政治問題。回歸以來,貧窮變得嚴重,曾蔭權時期錯誤解散扶貧委員會,由各政府部門自行安排各項解困措施,不單成效不彰,反而令問題進一步惡化,教訓相當深刻。

新政府撥亂反正,重設扶委會,全面檢視既有的扶貧政策及措施的成效,重新整合相關的配套安排,把關愛基金正式納入制度,方向正確。尤為關鍵的是,新政府認同訂定貧窮線的必要性,得到輿論與社福界的讚賞。

不過,制訂貧窮線並不簡單,需要小心諮詢與研究。貧窮線要有公信力,必須能真正反映本港貧窮的實況,高或低一旦偏離正軌,會導致低估或誇大貧窮的真相,影響扶貧政策的有效制訂與推行。

早前,中策組全職顧問王卓祺教授建議以家庭收入中位數的一半作為標準。按此推算,本港七百萬人口中,有近兩成屬於貧窮,情況不可謂不嚴重。雖然這只是王教授的個人看法,並不代表官方的標準,但已令市民感到震動。

貧窮問題嚴重,毋庸否認。未來一段時間,通脹轉趨嚴重,弱勢社群與基層市民的日子難捱,生活質素肯定每況愈下,尤其是食物價格飆升,難以看到盡頭,短期紓困措施的力度必須加大,比如食物銀行的資源應該進一步充實。

即將出爐的施政報告既要指出扶貧的長遠規劃,也要公布更多迅速而有效的短中期紓困措施,以安民心,是勢在必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