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稱,新的中學教育制度,讓學生多方面學習,不會只按文、理科目成績「一試定生死」。但這是否屬實?吳克儉大可交代一下,近年獲聘為政務官的大學畢業生,平均大學成績如何?中學公開試成績又如何?而且,他亦不妨估計一下,在可見將來,這些成績表現對是否獲聘的重要性,會否改變 ?
迴避上述問題的答案可以是:投考政務官最重要是筆試和面試表現,而非中學和大學的成績。但問題核心是:筆試和面試成績會否跟中學和大學成績有直接關係?幾可肯定兩者關係直接而明顯——學校成績良好的學生更有機會通過招聘考試。若這關係不再存在,中學及大學教育便即時變得一文不值。
教育普及,不等於受教育者可以渾噩度日。連最起碼的努力亦毋須拿出來,連考試此行之有效的評估學習成果方法,都被誇大為可致學生於死的壓力!更動用社會資源,不惜改變制度,巧立名目,來安慰考試制度的失敗者。吳克儉之言,不正是此意嗎?
在英國,每個入職級別的職位,平均有超過八十名大學學位持有人競爭。而受聘者往往是來自頂尖學府,一級或二級一等榮譽畢業的學生,而且所修科目更須與工作範圍脗合。若說英國此先進國家,不再以考試定「生死」,乃與事實不符。
美國總統奧巴馬承諾連任後改善教育,其中重要項目是增加數學及理科師資。奧巴馬此舉,就是有感美國教育讓學生過分渾噩,連數學及理科基本功亦未能做好,在全球化下,已被他國學生比下去。非教育出身的吳克儉,似乎應接受在職訓練,以便對空談的教育目標能否在現實世界落實、成效為何,進行深切思考,從而更好認識考試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