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許多擔心源於害怕失控

九七回歸後,北京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最可以控管的是行政系統,最不能控管的是司法系統,比較可以控管但逐漸不能控管的是立法系統。

北京可以控管行政系統,是因為根據《基本法》規定,行政長官和政府高官都要由中央政府任命,二○一七年之前,行政長官仍由北京掌控的「小圈子」選舉產生。

問題是,上述體制模式逐漸發生變化,北京可控的部分將逐漸「失控」,例如行政和立法;北京不可控的部分還是不可控,例如司法。這是因為根據《基本法》,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部議席最終將由普選產生。雖然在行政長官產生上,北京仍然可以通過「提名委員會」加高門檻,力圖做到控制,並在立法會選舉中通過強化「自己的政黨」,爭取選票和議席,但箇中還是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結果難以預料。

對於這樣的前景,北京是有估計的,總的方向是既不能不順着大勢、順着《基本法》規定辦事,同時又不能不預防失控。這個矛盾的關鍵因素在於選舉時的民心民意,如果民心民意能夠選出合乎北京心水的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多數議席,那麼北京對香港就是沒有失控,反之就會失控。須知道,北京評判「一國兩制」國策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就是對局面的掌控。如果不失控,自然皆大歡喜;如果大大失控,引起北京對「亂局」乃至「變相港獨」的憂慮,那麼就不排除北京會對此作出強力的反制,「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就會作出調整,所謂普選就有可能倒退回半普選,倒退回小圈子。

然而,真要這樣,北京勢必要付出非比尋常的慘重代價,故還是選擇以「懷柔」為先,不敢輕舉妄動。這就是北京不能不特別重視「國民教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