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裸退」的象徵意義

胡錦濤「裸退」成為十八大人事布局的「亮點」,胡「不留任軍委主席一段時間」,其實,正如有同文指出,只是「回歸制度」而已,「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並不值得過於歌功頌德。

胡錦濤的「裸退」是明智之舉。英國諷刺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說:「野心使人從事最卑微的職務,所以攀登與爬行表現為同一姿勢。」既攀登過並威立山之巔,如今腳在山下,即使做回「普通黨員」,可也是同一姿勢。

歷史如一條長河,我們的文化講繼往開來,薪火相傳,每一代人都只是承先啟後。有論者說,能因應時勢,做好分內工作、適合的工作就是好官、好領導,有歷史感為明,順應時勢為智,加起來就是明智。

沒有前人,何來今天?從歷史長河觀之,不管你在甚麼位置,手中有多大的權力,也只是大河中的一點浪花,而浪花淘盡英雄,能作如是觀,自然不會執着於多做兩年軍委主席,能以大局為重,歷史會記住這一筆!

胡錦濤的「裸退」,即使是「象徵性事件」,老朽覺得也有一定的意義。一如一七八九年的法國大革命,所謂「一舉攻陷巴士底」,其實當時大獄內僅有七名犯人:兩個是神經病、四名弄虛作假者,還有一名變態青年。

正如作家韓少功指出,如果沒有這些象徵性事件,革命幾乎就不可辨認也難記憶,革命的激情就失去了託寓之物,就像詩歌失去了可「託物寓旨」的詩境。是以胡錦濤的「裸退」是象徵,也有一定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