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九二共識 一中各表

當年兩岸恢復協商建立九二共識,九三年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促成了汪道涵與辜振甫在新加坡的會談,但隨後九五年李登輝的訪美言論,讓兩岸關係停頓,到九八年汪辜才在上海會面,辜振甫並當面邀請汪道涵到台灣訪問,然又因李登輝的兩國論而告終,成了兩岸至大的遺憾。

九二共識可說是一路風雨,當初可以打開兩岸交流之大門,乃是大陸認為事務性的協商不涉「一中原則」,對「一中原則」意涵有所分歧可以求同存異。

今馬政府強調「一中即是中華民國,絕不退讓,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的前途是由兩千三百萬人來決定,一切事務均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

台灣的全民共識「一中」所指的決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國民黨提出的「九二共識」,重點在於「一中各表」,今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來港出席九二共識二十周年研討會,也提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

檢視「九二共識」成效,兩岸交流成績斐然,但在「一中原則」上,台北主張「一中各表」,北京卻是「一中不表」,這也是讓民進黨不能接受「九二共識」之因,不承認「九二共識」也成了民進黨奪取政權的絆腳石。

馬英九一再強調,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進行兩岸交流,「一個中國原則」可以接受,但台灣表述的「一中」就是中華民國,否則,對台灣百姓無以交代,台灣民眾也無法接受。

由現實政治氣氛審視之,必須考慮到台灣民眾的感情,才能獲得台灣全民的認受。

要言之,在包容與尊重下,一中有各自表述的空間,兩岸的政治定位明確,兩岸交流才能更順暢,才能進入政治議題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