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天下:矯情與相重

「在我的腦袋最需要營養的時候,也正是大多數中國人餓得半死的時候。我常對朋友們說,如果不是飢餓,我絕對比現在聰明……每頓飯奶奶就分給我和這位姐姐每人一片發霉的紅薯乾,而我總是認為奶奶偏心,將那片大些的給了姐姐。於是就把姐姐手中的那片搶過來,把自己那片扔過去……」

看官,這是新出爐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追憶童年赤貧的「吃相兇惡」。如今莫言名成利就,躋身世界文豪,遑論其高知名度與近千萬港元的巨額獎金。只是此項殊榮標榜的超乎語言、文化、國籍、政治之上,其人性共通的理念受到舉世的尊敬,惟以其權威及公平,多少年來仍受到不少質疑。但對國人而言,諾貝爾文學獎可遇不可求,今年竟落在中國籍作家上,坦白說,無論哪個中國著名作家得獎,此項「晚來的殊榮」,確值得國人舉杯暢飲!

莫言說「沒甚麼好慶祝,包餃子吃吧」,又說「我覺得獲獎並不代表甚麼,我認為中國有許多優秀的作家」,老朽覺得這就有點矯情。當然,這也許是國人一向的「內斂」,表面沒甚麼,內心實狂喜之!至於謙稱中國有許多優秀的作家,何以不老老實實舉幾個名字?一九五二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亞克在得知獲獎後,即電告柯蕾,認為她才更有資格獲得這項肯定。「文人相重」在歐美文壇較常見,中國的文人「不相輕」、不互揭瘡疤已是萬幸!

不過,莫言在談得獎感受時,說希望在獄中的劉曉波早日獲得自由,研究政治。己欲達而達人,莫言還是值得尊敬的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