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無人才組合 無最佳決策

梁振英的兩個管治團隊——三司十二局和行政會議一開張就給人拉雜成軍的感覺。這兩個團隊的組成,雖說有一些專業對口的人和在政府幹了幾十年的官僚老吏,但極少有某些方面十分出色和特長的人才。

沒有這樣的人,梁振英政府的決策能力、執行能力就不會很強,也不會形成一個「堅強的戰鬥堡壘」,這是梁振英識人、用人不夠睿智老道所致。

春秋時期鄭國的子產是歷史公認的傑出政治家。鄭國是一個小國,能夠在競爭激烈、吞併無章、戰事連綿的險惡環境中圖存發展、屹立不倒極不容易,全憑子產高明的智慧和手腕,憑他識人、用人的眼光能力。當年,子產發掘和重用了不少各方面的人才,用其特長,「組合」決策施政。例如他手下的馮簡子善於決斷大事;子羽對諸侯列國及官場人事知之甚詳;裨湛善於籌謀,獨到功夫是在郊野空曠之地設計籌謀而屢中:子大叔則儀表堂堂,文才出眾,善於辭令,很會交際,能應付各種場面。

於是每逢鄭國有大事要和諸侯交往,作出決策時,子產就先和了解諸侯情況的子羽探討商量,然後和善於籌謀的裨湛一起乘車到郊外定計定策,之後將籌謀結果和計策選項告訴馮簡子,請他決斷;最後授命儀表堂堂、善於公關辦事的子大叔應對諸侯,可見子產是使用不同的人才組成了一個「決策鏈」,把每個人的特長和才能都投放到決策過程中,務必達到最佳效果,這就是子產治國安邦、應對錯綜複雜艱險環境的極高明處。

梁振英的兩個管治團隊中都沒有這樣的人才,更沒有這樣的人才「決策組合」。他用的人也許各有專業知識和某方面經驗,但多數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只能出些小主意、幹些小鼻小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