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幾回傷往事 香江依舊枕寒流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是唐代詩人李白膾炙人口的詩句。詩人身處安史之亂的年代,看到大好河山遭受蹂躪,浮雲蔽日,繁華不再,不禁愁緒滿懷。今日的香港何嘗不是如此,整個社會烏煙瘴氣,亂象叢生,吵吵鬧鬧,沒完沒了,理性的市民無不感到憂心忡忡。

德育及國民教育風波持續了十幾天,不僅沒有平息迹象,反而愈演愈烈,圍堵、叫囂、謾罵、絕食、罷教、罷課……反對行動不斷升級,反政府情緒不斷升溫。為了平息爭議,釋除市民疑慮,特首梁振英昨日宣布再次作出重大讓步,承諾任內五年不會將國民教育獨立成科,學校可以自行決定,亦不存在三年後推行的死線。

扭曲國教 別有用心

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儘管政府不斷釋出善意並作出讓步,但反對派仍然拒絕收貨,一味表示「疑慮」和「遺憾」,堅持要求政府撤回才肯罷休。很明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的真正目的並不在此。實際上,香港社會愈來愈政治化和情緒化,已沒有理性討論可言,國民教育早就被嚴重扭曲甚至被妖魔化,已不再是教育問題,而是淪為立法會選舉工具,甚至被人當成搞亂香港、癱瘓政府的政治炸彈。試想想,倘若反對派想怎樣便怎樣,政府還如何管治下去?今天要求撤國教,明天可以要求政府下台,香港豈不是完全失控?他們到底要將香港帶向何方?

其實,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經過十年醞釀,亦曾進行公眾諮詢,去年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宣布獨立成科,並決定今年在中小學試行,以三年為開展期。正如有人指出,國民教育不是突然從石頭裏蹦出來,而是有機制、有程序,也有相當的社會共識。然而,在曾蔭權任內沒有引起多少爭議的國民教育,梁振英上台後便遭到強烈反對,鬧得滿城風雨,這不是咄咄怪事嗎?事實證明,反對國教只是藉口,癱瘓新政府才是反對派的真正目的。

香港已經回歸十五年,作為中國人也好,香港人也罷,認祖歸宗,認識國情,本是天經地義的事,為甚麼國民教育會被視為洪水猛獸呢?原因相當複雜,但不能不指出的是,北京對港政策的長期失誤,尤其是過去負責香港事務的主要官員失職,絕對難辭其咎。

眾所周知,回歸後北京對港政策只懂得和稀泥,不講原則,不辨黑白,不分敵友,結果,「五十年不變」淪為「五十年不管」,「港人治港」變成「餘孽治港」甚至「無間道治港」,反中亂港傳媒獲得中資企業大力資助,反而支持回歸的正義傳媒卻備受打壓。北京不斷強調要壯大愛國愛港力量,可惜所作所為根本背道而馳,這種懲善賞惡的做法,讓真正的愛國愛港者心灰意冷,不是淪為維園阿伯,就是選擇沉默。實際上,甚麼叫「愛國」,甚麼叫「一國兩制」,甚麼叫「港人治港」,連這些最基本的問題都混淆不清,如今突然要推行國民教育,怎能不引起質疑和爭議?

最諷刺的是,為今次反國教運動火上澆油的香港數碼廣播電台,正是由曾蔭權一手催生,並由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所謂愛國商人出任大股東,而該台台長鄭經翰更有「煲呔針」之稱,可見權威消息人士指香港最近發生的種種亂象根源就是曾蔭權及其背後的龐大利益集團,並非無的放矢。這個利益集團與反中亂港勢力裏應外合,遙相呼應,目的不只是反對國民教育,也不只是為立法會選舉攪局,而是要搞亂香港,阻撓新政府施政。君不見,在這場政治風波中,牛鬼蛇神紛紛出洞,壹傳媒的黎智英、「漢奸」李柱銘、「政治主教」陳日君等粉墨登場,政治目的昭然若揭。

理性讀者 理性投票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香港淪落到這種地步,實在令人沮喪,這是任何一位愛國愛港人士所不願見到的。如何扭轉這種局面呢?亂世出英雄,每到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候,總會有偉人出現。孫中山的百折不撓,最終推翻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毛澤東的雄才大略,終於創建新中國;鄧小平的高瞻遠矚,成功推動改革開放。目前的香港已亂得不能再亂,爛得不能再爛,到底是延續過去的錯誤政策,讓香港自生自滅,還是改轅易轍,調整政策,讓香港重新出發,不僅是七百萬港人的大問題,更考驗北京的決心。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只有破掉舊的東西,才有可能建立新的東西。事實上,梁振英政府確實希望有一番作為,而且正朝着「穩中求變、適度有為」的目標努力,正如他所說,政策成熟一項推出一項,上台兩個多月已做了不少民生實事,包括增加長者生果金、擱置放寬個人遊、連番出招穩定樓市等等。新政府坐言起行,與前朝政府的碌碌無為判若雲泥,但反對派無視新政府的誠意和努力,反而將前朝政府遺留下來的種種問題全部算到梁振英政府頭上,無事生非,吹毛求疵,這不僅是無理取鬧,根本就是別有用心。

香港回歸十五年,亂足十五年,如今百廢待興,多少經濟問題等着政府去解決,多少民生政策等着政府去落實,繼續吵吵鬧鬧,內鬥內耗,香港只能自我毀滅,這究竟對誰有好處呢?「香港要穩定,香港要發展」,今天是立法會選舉投票日,結果不僅關乎未來幾年政府的施政,也關乎日後的普選,更關乎長遠的未來,我們不厭其煩作出理性的分析,就是希望理性的讀者能夠投出理性的一票。選票雖輕,意義重大,香港能否撥亂反正,重上正軌,命運就在選民手中。